施工圖審查的主要內容 :
一、 送審應報送的相關材料:
1.“當地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審報表”,應注明工程項目名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名稱及聯系人;工程建設地點;各棟建筑面積和總建筑面積。
當施工圖設計與初步(方案)設計有差異時,應在送審報告中詳細說明調整的原因及內容。
2.經批準的該項目的立項文件和初步設計批準文件原件、復印件各1份(審查后原件退回)。
3.設計中標通知書原件、復印件各1份(審查后原件退回)。
4.加蓋市規劃管理部門“建筑審核章”的規劃平面圖,原件、復印件各1份(審查后原件退回)。
5.勘察、設計合同原件、復印件各1份(審查后原件退回)。
6.施工圖設計文件2套,分專業裝訂(審查后退回一套)
7. 結構計算書2套(審畢退回一套),其它專業計算書各1套。
8. 抗震設計報告1份(二級以上建筑工程)
9.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1份(審畢退回)
10. 工程項目設計人員一覽表
以上7、8兩項由設計單位提供,并應對上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二、 全套的結構施工圖設計文件:
完整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必須有本工程結構總說明,或者是本說明的內容應在結構圖的首頁上明確注出。結構總說明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見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
2.結構材料與施工(見各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3.設防標準:抗震設防分類、地震動參數及城市區劃(相當的地震烈度)、發震斷裂的避讓距離等。
4.抗震等級;應注意構件與構件結構的區別,特別對于框剪結構應提供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剪力墻所占的比例。
5.荷載取值;一般情形見《建筑結構荷載規范》,特殊荷載應注明
6.人防的抗力等級及頂板的等效靜荷載標準值。
7.所依據的勘查報告,最好有持力層的描述。
8.混凝土的等級及鋼筋錨固長度,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議采用HRB400。
9.選用的主要圖集(對于97G329應根據新抗震規范修改)。
10. 設置溫度伸縮縫時,應注明如何處理,特別應交待對于外露懸挑結構的間距12米。
11. 對于觀測點的設置應嚴格按照《建筑變形測量規程》進行。
12. 對于有基礎支護的內容應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進行。
13. 對于輕鋼結構;應注明主鋼構、焊材及螺栓的型號等級,制作與安裝、質量檢驗等要求,屋面及圍護系統,防腐及防火保護。
14. 對于工業建筑及其它形式的民用建筑,可單獨說明。
三、 計算書主要內容:
1. 地基與基礎計算書
2. 電算文本文件(應注明所用計算軟件的名稱和版號)
⑴ 總信息(相關參數取用,特別是周期折減)
⑵ 周期、振型、地震力和剪質比文件(結構平面布置應減少偏心扭轉的影響,應注意第一基本周期應為平動)
⑶ 結構位移文件
⑷ 質量、質心坐標和風荷載文件
⑸ 超配筋信息(應有分析報告)
3. 電算圖形文件
⑴ 各標準層結構平面簡圖
⑵ 各標準層荷載標準值圖
⑶ 控制層梁柱縱筋、箍筋配筋簡圖、墻配筋圖
⑷ 控制層柱軸壓比圖
⑸ 底層柱、墻底最大組合內力圖
4. 對需要做罕遇地震作用下變形驗算的結構,應提供薄弱層部位及彈塑性層間位移計算結果。
5. 對需要進行時程法進行抗震驗算的結構,應提供相關分析結果及圖形文件。
6. 框支剪力墻結構及底層框架結構,應提供上、下層剪切剛度比計算書。
7. 砌體結構應提供墻體抗震和抗壓承載力驗算結果。
8. 審查部門認為設計單位應進一步提供的其它計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