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宇先生《李派太極——心法論》全文主要從心法的實質、功用和運用三個方面論述心法與太極修煉的關系,細加研究有助于李派太極拳習練者提升自我,敬請關注。
(李派拳法第五代傳人湯麥林老師)
第一章 ? ?心法實質
心法的實質是意念。太極動靜修煉的“用意”、“意領”及其造化的功用之法就是心法。心法是開竅悟解之法、緣機解理之法,是化理凝功之法,是合道歸空之法,是心性慧明之法。心意無形,無形則靈,乃神機莫測之機。這是人這一生命靈體的特有本能。人間萬事起于心,拳功有成在于心。太極心法也因此而定。不錯,人心有善惡之分,所以善則善行,惡則惡作,是正是邪,是功是罪,各有果報。而道法太極拳功的心法,首先是陰陽合德、合道應天的修煉之法。所以太極心法“敬心誠意”以調心,“意領氣行”而調氣,“意領身隨”而調身。而這三調法用的實質即以善排惡,以正逐邪,正德正念,正氣正行。一句話:應之于道,公之于心,凈化心靈。
????
太極修煉注重心法,視如珍寶是心意的本質、功能和特性決定的。說到心意,必及心神。神為意之主,意為神之從,意靜歸神,神動為意。神意相隨,皆藏慧心。精氣神是人體內的物質精粹,不同品式的生命能量,生命康壽的生機能源。所以人稱生命“三元”又謂“三寶”,又謂生命“三藥”。以至成為太極功夫、一切造化的根本著眼點和著心處。而神則是三元中無限精微的最高精華,生命靈能,是突出代表。所以傳統認為,天賦其神與道同品,乃生命“三元”的“元中之元”,“三寶”中的“寶中之寶”,又是“萬物之靈”的靈根。此即李派太極神功觀念的要由所在。神質無限精微,無質無量,科學雖然還未捕捉到它,解剖學也找不到它的存在,但卻是人體內真實的高能存在。正是這一神秘存在,才構成統轄一身能量核心,生命靈性的無極能量場。以至成為靈性的根源,理性的核心,智慧的能泉,生命的主宰。而意就是神質神能,靈性靈能的靈動靈變,靈機靈現,而且完全是相應太極自然,運布能量的功能宣示。意這一神質靈能,其性無限,大之無外,小之無內,無大不達,無微不至,獨具出入有間無間無所不透,跨越不同時空而無所不通的天然本能。傳統又認為,唯有意“順天應人,,順應易理變化”。意為“真刀圭土”,五行居中而統金木水火,生克平衡,周行運布,乃“運化之機,造化之源”。神屬先天(無極),意屬自然(太級)。真功源于心,真法出于意,意含念,念含意,意念混一。意是圓化,念是直射,圓中藏方,應規合矩。意念無影無蹤玄秘于心,妙應太極自然法度。意隱于心,無形無象,變幻莫測,故古人稱此心法又謂“玄機妙法”,“萬能之法”,那么“真太極”也即因此而成名。
????
隨著由低而高,由粗而精的功夫升晉,心法之意也隨之反映了“練無生有”又“化有歸無”的“生化返”的變化。于是心法之意也就有了“幻意”和“真意”法用概念的區別。
????
幻意
后天有為之意是“有意”,先天無為之意是“無意”。太極拳功的有為階段,隨形就勢,隨法應理的誠心用意即“有意”,傳統反將這“有意”稱為“幻意”。甚至又稱幻意叫“假意”?;靡獾恼鎸嵏兄侵鲃佑靡?,是“敬心誠意”之意,“專心用意”之意,是實實在在的“有意”。但恰因這“有意”才落入有為有作的后天之意,才成為“有始終”、“不久?!?、“不周全”的“短暫”和“有限”。既然有“有” 就有“有限”,有“有限”就有“限量”,也就不能周全太極“循環無端”的無量天然。那么這“不久?!币簿吐淙搿盁o?!敝?。無常為“幻”,“幻意”也因此而得名。故說“有意之意為幻意”。由于幻意的缺限和不周,短暫和無常,所以說,幻意從屬于太極但并未全應太極,它從屬于自然但并未盡合自然。
???
真意
天地本無法,,自然本無意,無意是真意。,正是這無法無意的真意才嚴整應對了自然法度。真意應太極,太極是先天;真意是真機,真機是自然。真意,意滿十方,自然周全,不期自轉,循環無端。唯有真意才相對了太極天機及其無限真常。真意真機是真常生機。所以人既是入睡,但呼吸、循環、消化、代謝,暢經等等全盤生機也照常生生不息,生命不止。無知無欲的幼兒也全現了活潑可愛,自然天真。真意是真機,真機是真常。這真意才是“真太極”的真真所在?;靡馐亲R神的驅使,真意是元神的靈現。所謂真意真機,其實就是“神機”,或謂“靈機”。神機靈機,不意而應,不然而然。不意而應即靈應,一動即法;不然而然是自然,自然神妙。神機莫測,玄妙神奇,從而才全面反映傳統太極的無窮藏奧,不盡風采。
道心即真心,真心生真意,真意是真機,真機隱秘無蹤,玄妙神奇,令人向往。但是真意不是憑空而生的空中樓閣,異想天開。如果說后天幻意層次低級,可卻是先天真意的生發根基。實際情況是,后天掩蓋先天,幻意抑制真意。所以,幻意活現真意自潛,幻意練無真意自出。此即后天功夫到,先天自然生。正所謂“練盡后天即先天”。先天真意出于后天功夫,是幻意從無生有,量變質變,陽極生陰,化有歸無的長期功果,甚至是一生全身心投入,艱苦努力,后天造化的功夫過程。先天之能后天功,所以先人告誡:“真意好,真意妙,越是妄求越不到”?!坝行奈鹎?,真功莫貪,有求無果,無求則應”。恰是“慢是快,快是慢,當知后退是向前”。
?
幻意,有意有為,功夫有限,多用于動盤(也包括靜盤有為功法)修煉,強化生機,強化肌體,利在修命。真意,無意無為,功用無限,多用于靜盤性功修煉,含蓄能量,壯大能源,利在修性。這樣借命修性,借性修命,性命歸一,頤養天年。
第二章 ? 心法功用
“天有太極,人有心意”,“太極化生萬物,心意造化真功,太極心意兩相應”。人間萬事皆從心頭起,太極修煉也是:道由心悟,理由心參,德由心積,法由心出,功由心修,心法是拳功的靈魂,心意是心法的實質,神是“萬物之靈”的靈根,意是造化神功的天使。沒有心意,休成太極。這是心意“真太極”特殊功能決定的,心法心意的功用極其廣泛,主要有以下幾點:
???
開發覺性
萬物應于理,無理非太極。太極理是天地自然運變的絕對大理。太極理是太極拳功的先知、先覺和先導,太極功是太極理的親應、親驗和親證,太極功夫拾級而上,步步規矩,層層道理,解開一重理,方上一層功。理不明則機不靈,機不靈則法不活,法不活則功不成。所以先祖警示后人,丟棄理法就如“盲人乘瞎馬”。實踐說明,步步累功過程也即層層解理的過程。從“理生機,機生法,法造功,功正理”的程序看,是從理到理的循環周。如是者環環相連,形成功夫螺旋式上升的程式規律。所謂解理是悟理、化理、明理、通理的概說。而當此大任者獨有心法,非它莫屬?!靶⌒¤€匙貴如金,行立坐臥不離身,開天開地開覺性,開合神功太極門”的心法訣,首先說明,心法獨具“明道理以解惑,開心竅以破謎”的要用。從而成為開發悟性、生發理性、空透心性、靈明覺性的寶貴鑰匙,成為凝煉神功及其“生機、開智、增慧、靈神、盡性”的能工巧匠。覺性促發高功,高功啟發覺性,相助相長,保證了功夫的不止精進。所以,“練中悟,悟中練,悟練結合”乃是規矩中的首要,心法的正確取用。心法貫穿功夫的始終,覺性才開發不止,正是“一層高一層,越高越靈明”。靈明覺性是心法的首功首用。真如開路先鋒孫悟空,“悟空悟能又悟凈,空靜空透盡空靈,玄關洞開徹萬里,意滿十方大光明”。那么,這打開把把鐵鎖的“金鑰匙”隱秘于心、玄中之密,又豈是萬金能買得到的。
????
活化生機
太極運變即自然,心意如環應太極,所以太極拳以“圓活自然”為上尚?!耙忸I身隨”,“隨心如意”,故而承接講“轉換”,運變講“纏綿”,做勢講“圓順”,定勢講“完整”,動不離圓,活化身形,象應太極。意領氣行,意到氣到,此是意的良知,氣的良能,其性天然。于是才說“重氣不執氣,在意莫在氣”。因為“在氣則滯,在意則靈”。圓為順,方為逆。故拳講圓順,氣講圓通。借勢行氣,拳功相融,勢順隨氣自暢通,氣暢通力自沉重。于是,一開一合一陰陽,一升一降一周天,一蓄一發一柔剛,一呼一吸一太極。內外同步,合機共運,內外一氣,活化生機。從而啟動生理機能的全盤運轉。但是,脈因梗而不通,氣因阻而不暢。而破滯化瘀、蕩污排濁、沖關闖竅、融通致化、凈化身心則是心意特有的天然功能。正是心意的特殊功能才保障了暢經活絡,通活一身的健身大益。從幻意到真意的升華,又可促成從“脈通”、到“大通”的無限妙致。成為“道在人中,”的實質,生命真機。
????
合和陰陽
人,五行之形,八卦之象,原本就是陰陽合一的太極體。就是人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孔也都包含了太極全息。但情欲所關,辛勞所致,致使陰陽失調,太極不圓。天地陰陽不調而生災,人體陰陽不和而生病,“人在五行中,哪有不得病?!笨扇俗嬗终f:“陰平陽秘,病從何來”,上述所謂暢經活絡,活化生機其實正是心意對陰陽不調的調和,轉化不順的調理,散亂無序的調整。正所謂:“東家女,西家郎,黃婆為媒結成雙”。此訣形象地說明心法中和“陰陽”的天然功能。確切地說,太極修煉的一切運化,由繁而簡,由表而里,由秘而玄,步步都是和陰陽,“和”是太極心法的特性,又是心法的“善美”本性。即反映天地之道性,又說明人之德性。合和之能法用無邊?!叭伺c人和人則順,人與地和人則通,人與天和人則靈”。和是法用,也是心功。故說,既有“和和善善”之用,必有“完完美美”之果。從而成全內和外全的太極美。
????
升發能量
太極合天地,心法和陰陽,這是太極心法的本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中和,化生無窮,這是自然。心法合和陰陽的精密造化,著眼都在生精、壯氣、凝神、促進生命能量的壯大和升發。生命能量,是生命康壽和生命升華的決定因素,是一切功夫造化的總實質。為此,修煉一要避免能量損耗和流失,二要關護能量造化和畜養,三要挖掘固有功能。人,珍視呼吸和水谷的天地之氣來達到能量“外取內補”的效果。但作為修煉,是吸“天玄”之氣(陽)、“地化”之氣(陰),以壯“人元”之氣。壯固元精、元氣、元神。從而成就“內滿三元精氣神,外圓三才身手步”內壯外強,一息堅融。所謂“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其實都是心法對生命能量練而再練,精而再精,純而再純的具體說明。生命三元中的神,是生命能量的最高品式,也是生命升華的關鍵因素。神氣合丹在于神,神功神用在于神,還虛合道更在于神。由此才全面反映了神功概念的真正含義。
(張紹堂先生給學員講解動作)
第三章 ? 心法運用
????
心法意念是神質靈能,既看不著也摸不到,無影無蹤,隱秘于心,唯有己知。故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如何啟用心法是修煉的一大關鍵,也是論說的一大難題。以下也只能談談幾點體用感受,以便相互切磋,互相啟迪,共同提高。
????
心法運用,必須首先明確三點:
????
第一點,當明“人天相應”是李派太極心法理論的核心,是“人天合一”之功的必須前提。天地自然是人和萬物的本源,也是生命生存的必須依賴和能量供應的無限源泉。人集中了時空自然的全息,而且息息相關。先賢們為破示人天相應的奧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后人修煉的寶貴指南,繼續探索人天奧秘的法寶。人天相應,即知人知天、明相互溝通之情。故而曉人理(生理、心理),曉天理(無極、太極),覓索人天相應的共同點,打通人天合一通道。從而從大道自然“空無限,時無端”的無盡無休、無限無量中融匯生命能量,造化益壽生機。
????
第二點,當明“人天相應”的關鍵是“念相合,意相應”。正是:應與不應在于心,合與不合在于親。磁石見鐵,相吸無間;如兒見母,心心相連。故訣曰:“誠心正意立根基”。道法太極拳,心法不離道。如前所述,太極心法是正心正念之法,誠心向道之法,凈心合道之法。一句話,修心之法。修心即修仁義心、道德心、和善心、平常心等等。心正公、步正法,法應大道成正果,心歪斜、生邪念,背道而馳作禍殃。
第三點,當明“武由文生”,“文武一道”。太極拳是中華美德,傳統文化的生動反映,綜合體現,是傳統文化沃土生育的奇葩。它是武術,但文武兼融,拳功并蓄。文典說明大義,拳功反映道理。應該說,太極拳一招一詞匯,一式一語言,一趟一段落,一套一文章,乃人天相應、活靈活現的生動文典。傳統太極拳充滿詩情畫意的拳械法式名稱及其歌詞是拳功的機密、理法的精要、人天真機及其隱乎于內、超乎形外的無形玄奧的畫龍點睛,是啟動心法、打開悟化閘門、慧通玄機妙理的訣竅。所以單純地就武論武,僅限于一拳兩腳就偏入“武夫”歧途而無功可言,也就摧毀了太極文根,功夫理源;也就抹殺了以武演道的精深含義;也就束結和限制了太極心法“應天合理”,“化理為功”的精深造化而“無用武之地”。
??? 心法運用,從幻意到真意,是“從無生有”又“化有歸無”的長期的、復雜的轉化過程,又是心性逐步開發,無限展發的過程。所以心法運用很難同日而語。又由于人的心性根底和悟化能力的差別,所以一人一個方式,一人一個境界,又很難一概而論。對此只能依照心法運用的發展程序談點認識,僅供參考。
借勢用意
借勢用意,即依照太極拳的法式用意,此“借法用意”,是初級的心法運用方法。這很類似照文朗讀,依葫畫瓢,依畫臨摹,印影寫仿,必須借用輔助。此間用意生硬拙剛,拘緊不舒,顧此失彼,輔應不周,極不自然。萬事開頭難,貴在闖過“開頭關”。久練久熟,不練不熟,貴在堅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心法伴隨拳法,由生而熟,意勢相投,漸至完整。從生到熟,由熟致精,這也是一個較長期的功夫過程。其間心法運用的特點是,借助外扶,憑借依托,不能自主,或說“喧賓奪主”,是限于借勢用意,以拳領意的被動用意。這“以外引內”、“主次異位”的狀況,是意與勢的結合期、磨合期,是以協調為目的的初級階段。漸至熟練,量變質變,自然會變成主次歸位的轉變和提高。
?
意領身隨
意領身隨是“借勢用意”的一大提高,是磨合期的超越,是趨向自然的象征。猶如詩文背誦,越背越熟,領會就越深,深入靈魂。伴隨功夫以及對應機理,規矩,要領的理性認識和理念提高,心法用意也就逐步擺脫對拳勢的依賴,確立“心意為主”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促成神統意領,氣勢相投,內外合一。從“以外引意”到“以意領外”,從不自然到趨向自然,從心意輔助到心意自主,是心法的核心定位,戰略要點的重大轉移。此間用意的主要特點是:合理合法,法由心出,快慢有變,強弱有度,初現自然風韻。當然,這也需要一個長期熟練、長期鞏固的提高過程。
??
得意忘形
靈根歌曰:“本是先天一點靈,不靈只為結成形,形成罩住金光體,放下依然徹底清”?!暗靡馔巍笔抢钆商珮O拳的貶語褒用,是突出心法核心地位的形象借喻。它是“心為主帥”的精注,是“重內不重外”的深解,又是“忽隱忽現”的啟導。忘形,是對心神意念的大解放。是大道理念的大光揚。此間心法,不為法式所框,不為拳套所套,不為形勢所囿,擺脫我執法執,心意清明,得意忘形,忘形則形靈,忘身則身輕;拋開身形拖累,內外一氣靈便。得意練意,凝合神氣,三元得地,拳功混融。
“得意”就是“得義”,即明機理、曉法用,通釋法訣真情。所以才有“打拳無人似有人”,“打拳即演戲”之諺。打拳演戲,不是語言表達感情,而是以武語、眼神演道,就如一場啞劇。此即暗示:既然演戲就要逼真。就需要悟透劇情、得其大義、全心投入、進入角色,就需要入微入妙、意隨義變、假戲真做,就需要啟發靈感、借訣設境、即境生情、由情入理。但是,這戲不是演在舞臺上而是天地間。正所謂“流星趕月快如風”,“一擁身軀入太空”;“如大海之炫躍,如滄海之浩渺”。正是這氣吞萬里,意氣浩然的心法心性,才造就了李派太極拳的豪邁風姿,壯闊風情。得意忘形,不拘于法式,不限于形勢,但是,不求形真形自真,不求氣圓氣自圓,不求自然自自然,自然便成“形神兼備”。
若有若無
行拳做勢,心意若有若無,若即若離,不像有又不像無,在于有無之間。這是心意用度(強度、力度、幅度等)的極大減弱?;靡膺@一“化有歸無”趨向是啟發潛在真意的良好征兆,是得意忘形的又一大提高。作為有為命功的動盤太極拳,作為無意無為似乎是不太實際的,所謂“無拳無意”的無意,其實也即心意的若即若離,若有若無。意若有若無,不覺有無,極好地促進心安,神靜,氣和的良好心態,致功心境。意若有若無,形忽隱忽現,一氣騰然,自然發動,蛇纏雀躍,醉舞蠻歌;無拳無式,應理合法,有意亦然,無意亦然;輕風擺柳,云飄長天,一片瀟灑,神韻無限。正所謂“悠悠蕩蕩,飄飄欲仙”。拳功至此境,亦足顯太極真機妙諦,不盡風采,而“無意”高境,也只能在靜盤,而且是性功階段得到切實驗證和啟用。
形意兩忘
靜盤性功,修心練性。而“形意兩忘”則只是對“無形無意”“無意無為”的具體解釋,反映了修功的空靜心態,無為功境?;靡饩毐M真意出,真意真法應太極。真意真氣,真機靈機,靈機靈轉,不然而然,于是促成生命能量的廣納與精聚,造化和升華。其間,玄關大開,如日月當空,一片光明,冰化雪融,全盡透空,渾然人天;中心立定,無物無我,心彌六合,抱空守中,抱在空中抱,守在空中守,人在氣中,氣在人中,人天混一。真意滿十方,故成氣滿神全,神氣合丹,慧靈神通,還虛合道的真功涵養和精功造化。真功既在,所謂靈明靈察,靈知靈覺,靈應靈對的靈通功能也就自然垂現。也唯有這高功高能才能應驗“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一靜制動,一動即法”的太極神功的玄奇妙用。正是:“真意真機現真法,真功真能見真驗”。正因真意是造化太極高功的真功匠,于是才有了“真真相通,真真相融”。正是真意才導引了應真合真的歸真路。
????
無論心法的幻意或真意,都是太極功夫不同層次的締造者。那么心法運用與否,也就成為真假太極的分水嶺、試金石。同時,心法運用當否也就決定了功夫的高低和成敗,效用的大小和有無。實踐說明,心法是太極功夫的第一要法。沒有心法不成太極,沒有心意不成真功。
本文編輯:承陽子
投稿請寄:569427548@qq.com
微信號:
lipai-TaiChi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