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菲凡
知乎搜索菲凡也能找到我哦
這篇的作者是山羊月,我在知乎上看到回答,很喜歡,和作者要了轉載授權,他是自埃塞克斯大學的社會學在讀博士。前方預警,文章很長,值得認真研讀。
我理解,這其實是一個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加復雜的問題,討論它的尺度不該是某個時間節點,或者某個時間片段,而應當是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很多短促有力的答案能讓我們的心境泛起一絲浪花,但它們真的不足以涵蓋一些更加厚重,更加復雜的因素——而這些內容,才是對人生最真實的反映。
幸好,我們確實有一個著名的,可供每一個人檢驗的實例來討論這個問題。他就是來自于英國傳奇紀錄片《成長系列》(Up Series)中的尼爾。作為世界上唯一一部拍攝了一群孩子從7歲一直到56歲(還在繼續拍攝)人生的紀錄片,該系列紀錄片記錄了孩子們兒時的表現,更每隔7年追蹤拍攝拍這些孩子的成長,甚至捕捉到了他們一生大部分的跌宕和波折。尼爾正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員,他的成長被無數觀眾津津樂道,因為他恰恰是典型的「兒時優秀者」,且他之后大部分人生的確十分平凡,甚至可以說是落魄。
但請注意,當我們總覽他的一生時就會發現,他的故事絕非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單薄敘述,而是一個集掙扎,尋覓,奮斗,成長,痛苦,抱怨,遺憾等多種復雜的情感為一體的濃縮呈現。尼爾用60年生命書寫的故事,不該被一句話來簡單帶過。
這個答案花費了我大概一周的寫作時間。在寫這個答案時,我越來越有種感覺,就是我可以隨時在一個階段中止,給出一個結論:尼爾的生活從此之后愈發平凡。然而我理解這個答案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在迫使你一次次面對真實的,不斷延展的復雜人生,不斷經歷期待,失望,繼續期待,繼續失望這個輪回。而在這個輪回里,我們也愈發感受到和人生真實的密度相比,優秀或者平凡是兩個多么單薄的形容詞。也只有經歷了這樣的輪回后,我們再回顧他的一生時,才會對一些真正影響他的因素有深刻的認識。
該系列紀錄片的第一部名為《7 Up》,記錄了這些孩子7歲時的表現。相信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孩子就是尼爾,他不僅長相可愛,且能說會道,更活潑伶俐,和其他很多連話都說不連貫的孩子們相比,他絕對是其中的優秀者。
當他談到夢想時,他是唯一一個有既有Plan A又和Plan B的孩子,說明他的思維已經比同齡人更加縝密和實際。
該系列第二部紀錄片名為《14 Up》,顧名思義記錄了這些孩子14歲的人生。14歲的尼爾開始學習下國際象棋,然而在紀錄片中被他的朋友擊敗。同時他也少了兒時的笑容,開始意識到競爭的殘酷。同時可以注意到,那個時侯開始,尼爾的學業已經開始吃力了。
其實根據后面的紀錄片內容可知,此時尼爾已經開始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個心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它貫穿了尼爾之后大部分的人生。
在系列的第三部紀錄片《21 Up》里,尼爾的人生遭遇了重大挫折。他報考牛津大學失敗后,去了另一所大學,僅僅待了幾個月就離開了,成為一個寄居在倫敦破舊公寓中的無家可歸者,靠打短工為生。
談及沒能去牛津大學,他掩飾不住臉上的落寞。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一部紀錄片里,尼爾的成績并不出眾,他的這種沒有去成牛津大學的落寞真正的根源可能是他父母對于他極高的期待。接下來我們看到,他開始批評自己父母對于自己人生的規劃,責怪他們并不了解自己的另一面。
當被問起夢想時,這個坐在破舊床墊上的年輕人笑了:
請知友們記住這個夢想,因為我們在后面還會提及它。當被問起如何看待7歲時的自己活潑開朗的表現時,他說
此時,我們可以看出,尼爾的確是思考過自己的人生,并得出了自己沒有經歷挫折因此不夠堅強的有些雞湯味道的結論。我們以為,在經歷了21歲這段挫折后,他理應會變得更加堅強。
然而在系列的第四部紀錄片《28 Up》里,尼爾的表現是什么呢?
在第四部紀錄片里,尼爾變得更加坦誠。我們可以看到,沒能進入牛津大學而去了阿伯丁大學對于他的打擊是巨大的。
他同時也談到了他申請牛津大學時的成績。
這里我覺得挺可悲的,尼爾都已經28歲了,還在被問著當年考大學的成績。這相當于是在說,中間這十年,基本白混了。
綜上,也許我們可以勾勒出這樣一個故事:尼爾從小就有一種自我認知,認為自己的智力超越超越周圍的人,這種認知并非夸大,從他7歲時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他的確是非常聰明的孩子。這里需要注意,尼爾父母對于他的高期待強化了他的自我認知。
然而這種自我認知讓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在申請牛津大學時的成績只能說不錯,但真的說不上非常出色,處在一個被錄取邊緣的水平上。在被牛津大學拒絕后,他滿懷著遺憾來到了阿伯丁大學,覺得自己身處一個非常平庸的環境,于是斷然退學,開始了一段自己也不知道前往何處的流浪生涯。
當被問起21歲時總結出的那個沒經歷挫折不夠堅強的雞湯結論時,尼爾泛起了一絲尷尬的笑容:
尼爾的這句話深深擊中了我。
在20多歲時,經歷了挫折和失敗后,他總結了教訓,把它們視為苦難的磨練。
然而7年后,他苦難的磨練并沒有讓他真正成功。事到如今,他再也沒想過去總結什么教訓,只是說出了這樣一句有些刺耳到殘酷的話。
一個諷刺的現實是,苦難就是苦難,它到底是不是磨練,很多是取決于提到它的人是不是成功。28歲的尼爾沒有主動提過苦難,更沒有像7年前的自己那樣再去把苦難描繪成一種磨練,而是在說完這句話后,保持了長長的沉默。
當問起他父母對他的看法時,尼爾明顯有些愧疚:
說實話,比起21歲那個還有些自怨自艾的尼爾,這個28歲的尼爾更讓我欣賞。他仍然在抱怨,仍然在懊悔,但已經開始直面一些現實的問題。
在談到夢想時,,而是提出演講,做燈光師,或導演戲?。?/span>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就是這些聽起來很普通的工作,他卻一個都沒能做成。
當問起對未來的看法時,尼爾非常悲觀:
然而當我以為尼爾可能完全拋棄了他「苦難是磨練」的雞湯結論時,他又說了另一番話。
他見證了別人人生中純粹的苦難,但仍然覺得幸運,因為他認為他還沒有放棄。也許直到此刻,他才真正開始慢慢理解「苦難就是磨練」的含義——這其實是非常合理的,因為在沒有見證過別人身上沒有任何挽回余地的純粹苦難前,誰又會真正感激自己身處于磨練中的幸運?尼爾再沒有說出任何雞湯結論,但實際上,他已經開始了轉變。
在采訪的末尾,記者甚至開始擔心他的精神健康問題。他自己也提出自己在接受治療。他特別提到了他有經常緊張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從他16歲——也就是尼爾開始激烈的學業競爭后出現的。事實上,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尼爾,影響著他之后的人生決策。
最后,記者問尼爾,你為何能夠接受你現在的生活?你不是應該過得更好嗎?
尼爾的回答可以說非常坦率:
我在這里非常期待35歲的尼爾能夠有所改變,然而事實上,似乎并沒有太大改變。在系列第五部紀錄片《35 Up》中,尼爾來到一個英格蘭北部一個安靜小島——設德蘭島上,仍然住著救濟房,領著救濟金。
懷著他戲劇夢,他開始在村子里的戲臺上扮演角色并導演話劇。
他們的演出只能說有些反響,遠遠談不上成功。
尼爾開始籌劃巡回演出,卻要面對一個個尷尬的問題。
但事實上,他已經從話劇的導演工作里退出來了,因為他想堅持自己的想法,提議去沒有被通過。
與此同時,他開始了寫作生涯,聲稱這是他16歲以來就想去做的事。
他直到35歲仍然沒有結婚,對此他的解釋是:
他同時還有些諷刺地道出一個現實:很多人看了紀錄片后給他寫信,卻沒有人幫助他改變現實。
在采訪的末尾,似乎慣例一般,記者又開始問他是否覺得自己的人生失敗。在長長的沉默后,他說
記者又問在7年后的2000年時,他會是什么樣,尼爾給出了一個悲觀的答案:
按照一般大眾的看法,在35歲時,一個沒有事業的人可能很難出頭了,尼爾的人生到這里為止,都是一連串的挫折和失落,他甚至預言自己7年后42歲的自己仍然會是一個流浪漢。也許是時候結束這道題的回答了。
但時間還在流逝,生命還在繼續。我想著尼爾的人生會不會有些改變呢,可一轉念——就算有改變,對于一個42歲的中年人,是不是已經太遲了?
懷著這樣矛盾的心情,我點開了系列的第六部《42 Up》,心中只是想著不要看到他在倫敦街頭落魄的樣子就好。
然后我便看到這樣一句介紹:
但這個職位并不是聽起來那么光鮮。
這里的翻譯是錯誤的,原話的意思是,他的生活全部依靠國家救濟(state benefit),甚至需要繁重的勞動來養活自己。
在這期間,他向另一個紀錄片里的小伙伴(或者說42歲的老伙伴)求助。
他其實非常不會做人的,人家收留了他,他卻抱怨人家在他洗澡時計量水量。
然后這位老伙伴反口吐槽說尼爾在寄住期間覺得冰箱吵,結果就把冰箱關了。
順便一提,這位老伙伴可以說是從小就是圣母。如今圣母這個詞似乎是罵人,但他真的是知行合一的那種值得人欽佩的圣母。
當問到他的精神狀態時,曾經在流浪期間經歷抑郁的尼爾卻說:
我理解這句話是真理,很多時候所謂的平靜根本無法治愈心靈,忙碌才可以。
在經歷了這么多年的苦難后,他似乎開始學會感激。
在2000年五月份,他二次當選為地區議員(翻譯是錯誤的)。
在談到未來時,這位7年前還在擔心會在倫敦街頭游蕩的議員說
似乎此時,在尼爾身上過去經歷的種種苦難才開始一點點轉化成一種力量。
他開始談到未來的設想,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
尼爾在42歲時,才開始有了一份看起來比較穩定的工作。但是他還是依靠著國家救濟,但是他的前途似乎已經不像之前那樣晦暗了,讓人不禁浮想聯翩——也許尼爾49歲時真的能夠不那么平凡了呢?
在系列的第七部《49 Up》中,尼爾第一個鏡頭竟然是在開車,連記者都忍不住驚訝:
然而尼爾隨后說,這輛車是他弟媳送給他的。
接下來的一系列訪談,似乎又一次推翻了我之前的期待 。在七年前還在規劃社區未來的尼爾,如今卻離開了倫敦,來到了一個新城市發展,這等于說是拋棄了之前在該社區積累的人脈,而且這個新城市是保守黨占據顯著上風的地方,尼爾可以說毫無機會可言,。
對此他的解釋非常簡單,背后想必又是一連串挫折。
接下來他坦白說,離開了倫敦后,他就沒再和曾經收留他的老伙伴多聯系了,非常符合當年他不會做人的性格。
這位老伙伴卻非??吹瞄_,不愧是真圣母。
他一邊做著看似毫無前途的議員工作,一邊在書店做義工。
他甚至公布了他拮據的生活收入,這是之前他一直諱莫如深的話題。
49歲,人生已經過了一多半,他仍然住著福利房(議員宿舍),依靠國家救濟生活。42歲時看到的希望,如同氣泡一樣破碎了。然而,可能是在鏡頭前打腫臉充胖子吧,他卻對人生有了另一種解釋:
面對這樣的一個尼爾,記者感慨道:
不過這話反過來就是說,尼爾之前一直都是脆弱不堪的。
系列的第七部,也是最新一部,是《56 Up》。在這部里,原來7個一起拍攝的小伙伴竟然有已經有一個人過世了。56歲,可以說是一個比較靠譜的鑒定一個人成就的年齡了。很多人甚至沒有活到這個年齡的奢侈。
56歲的尼爾老態已經非常明顯。他作為議員,參與到街邊一個公廁拆遷問題的爭議里。
他仍然在為了自己的經濟情況苦苦掙扎著。
他接下來開始抱怨自己不成功的作家經歷。
在56歲的節目里,尼爾首次披露他曾經有過自殺傾向,且嚴重的心理問題一直伴隨著他。
尼爾坦白他一直拒絕接受治療,因為他理解自己比這些治療者更能幫助自己。
同時,他也一直沒能夠維系一段感情關系。他曾經有過四次短暫的關系,全部都是對方甩了他。
縱觀尼爾的一生,的確當得起平凡兩個字。然而這兩個字背后,卻是一系列我們必須要正視的因素。
毫無疑問,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就是他大學退學這件事。這件事對他的影響貫穿了他的大半輩子,如前所述,哪怕直到十年之后的28歲時,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當初的成績。
這是我們學習到的第一個沉重的道理:有些決定會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尼爾當年做出從阿伯丁大學退學的決定,他的人生就陷入了無盡的彷徨中。他以為他在尋覓什么,他在證明什么,其實他只是不肯面對自己的平凡。他以為自己應該是一個非常優秀且非常聰明的人,但他錯過了利用平臺提升自己能力的絕好機會,他的青春被浪費在了流浪的過程中。正如紀錄片中另一位56歲的主角所言:
但是這里我們一定要追問一句:既然這個決定如此重要,尼爾又為什么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呢?
這是我們學到的第二個沉重的道理:千萬不要忽視一個孩子的心理問題,因為這種忽視將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據28歲的尼爾坦白,他的心理問題早在16歲時就已經出現。如前所述,這可能和他在新環境中喪失了競爭優勢有關。無論如何,這個心理問題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證據就是他和他的家人仍然對尼爾報考牛津大學的懷有極高的期待——而之后報考的失敗恰恰就是尼爾人生最致命的轉折點。
這里最嚴重的問題還不是心理問題本身,而是尼爾在之后的人生里——甚至到56歲——對這個問題的忽視和抗拒。
報考牛津大學失敗毫無疑問加劇了尼爾的心理問題。然而18歲的他和他的父母都沒有意識到這點,而是任由他報考了另一所大學。尼爾帶著自己已經加劇的心理問題來到了新環境,立刻就發現自己無法適應。他無法坦誠接受自己報考牛津大學失敗是心理問題的作用,他抗拒接受自己是一個病人,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的事實。他沒有中斷學業去采取治療,而是帶著心理問題開始彷徨和流浪,浪費了接下來將近十多年的歲月。有關心理問題的討論,可以參見我幾天前的另一個答案:山羊月:部分家長是否很難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談到這里,我們也要反問一句:尼爾真的浪費了他的人生嗎?他一直也在努力做著他以為自己擅長的事情,不是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就是我們學到的第三個沉重的道理:熱情絕非天分,人要學會面對失敗,接受平凡,選擇放棄。
尼爾一直到56歲都堅信自己的寫作天分。然而他的寫作事業極其不成功,為什么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他本身并沒有這方面的天分。誠然,他一直在熱情的創作,然而熱情不是天分,他的創作并沒有給他的人生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
再看看尼爾人生中的其他選擇。他以為自己有戲劇天分,但是他的戲劇也沒能成功。,結果從倫敦離開淪為一個鄉村小鎮的議員,為了街邊公共廁所的問題和人扯皮。直到56歲,他都沒能找到他真正相對于別人優秀的地方,而是一直堅持著自己所謂的「熱情」,和這些熱情背后,無可爭議的「相對平凡」。甚至在56歲的節目里,他還在天真地抱怨著自己寫作不受關注,卻并不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沒有這方面的天分,更別提放棄寫作和從政,去探尋一下人生其他的可能性。他緊緊抱著自己的熱情不放,就這么平庸了一輩子。
有人也許會問,尼爾真的有其他可能性嗎?這里僅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尼爾完全可以嘗試轉型為網紅,利用自己紀錄片中的形象發布一些雞湯段子和文章。他的經歷足夠吸引很多關注者。然而他的見識卻極大的局限了他的選擇。
綜上所述,我們深刻剖析了尼爾從7歲到56歲這49年人生中,從一個優秀的孩子轉變為一個平凡的老者的經歷。我理解,尼爾的平凡是很多因素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兒時的心理問題。這個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他在人生中的重要決定,拖累了他之后幾十年的人生。同時,他一直抗拒接受這樣的心理問題,一直抗拒接受自己的相對平凡,一直渴望能夠通過自己的熱情來開辟新的人生,卻陷入了失敗的輪回,將自己人生所有的可能性都束縛在了并沒有任何天分的熱情里。
尼爾的人生可以說是一個失敗導致另一個失敗的連鎖。當然,尼爾還有其他一些問題,比如不懂感恩,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和錯誤,等等。但當我們追根溯源時,就會發現發現他從16歲開始,就不肯直面心理問題,不會面對失敗,不會接受平凡,不會選擇放棄,導致了他的人生只不過是在重復同樣的失敗罷了。
我真誠地希望,尼爾用他一生向我們展示的這些問題,不會再發生在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身上。
-END-
成功的人生在于發揮自己的性格優勢!
你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嗎?
對于個體而言,性格優勢影響著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這些內在特質隱藏在你的日常行為之下,如果不主動去覺察,你就不會意識到,于是迷茫如影隨形。
『發現你的性格優勢』系統基于九型人格原理,在大樣本人版數據的基礎上運用模式識別算法設計而成,當你完成63道的答題選擇(約10分鐘)后,系統為你提供三份報告:
(1)性格優勢報告?采用6個主題詞及其強度值表達你獨有的性格優勢。為了幫助你充分察覺自己的性格優勢,系統給出這組優勢主題詞的含義,并且計算出該主題強度值在全國用戶中的排序位置;
(2)職業匹配搜索?根據性格優勢及其強度值,為你在職業數據庫中搜索出最能發揮你性格優勢的職業,按照匹配程度排序顯示;
(3)九型人格報告?九型人格是一套精妙的性格覺察和提升系統,一幅探索內在個性的地圖,本部分將提示你最可能的性格型號,幫助你繼續深入了解自己。
發現自己,探索自己,從來都不晚。
『發現你的性格優勢』二維碼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菲凡哦
你可能喜歡菲凡的其他文章:
菲凡,10年職業規劃,職場技能提升經驗。領英簽約作者,在行認證行家,分答認證答主,36氪特約作者。職場自媒體[菲凡說]創始人[cgffwxh]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