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靈活用工即“打零工”,用流行的話說是“共享用工”,區別于固定全職員工,靈活用工模式下企業與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職勞動關系,企業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靈活按需雇傭人才。本文作者認為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用工模式也會發生改變,靈活用工這一新興雇傭方式將會幫助催化新的獨角獸企業。
文章轉載自“通信信息報”,原作者為互聯網分析師羅超,經編輯整理,僅供業內人士參考。
互聯網行業可謂日新月異,2018年下半年,行業主題已悄然變為“產業互聯網”。不只是阿里、騰訊雙巨頭,百度、京東等巨頭也都吹響了向產業互聯網進軍的號角。消費互聯網天花板到了,產業互聯網成為大勢所趨。
產業互聯網驅動組織變革
產業互聯網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技術(AI、IoT、區塊鏈)等,推動各行各業升級換代、效率提高和模式創新。被很多人忽視的是,產業互聯網興起,改變的將不只是產業本身,對于企業經營模式、組織形態和管理形式都將產生深刻的變革,企業經營模式將會發生變化,組織也將改變。
一方面,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普及會“顛覆”企業現在的人事制度,很多崗位上演“機器換人”,誕生的新崗位用人需求無法被滿足,人才本身會出現強烈供需不平衡;
另一方面,人力成本的高速增長與企業的快速擴張形成了矛盾,中國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日益高漲,一些行業的一些崗位經常出現“用工荒”,而在產業變革的大環境下,很多新銳企業在資本和技術的雙輪驅動下,都快速擴張,進一步導致人才供給不足。
應對正在興起的產業變革大潮,企業不只是要應用新技術、擁抱新模式、提供新服務,也要在組織、文化和理念上進行變革,第一步,就要在用人觀念上擁抱變化。
企業用人觀念一定要變
零售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被產業變革沖擊的行業。
走到大街上逛一逛就會發現,從服裝到奶茶到水果到飾品到電器到雜貨到零食再到面包店,每一個零售業都在驗證馬云提出的“新零售”趨勢,在升級換代。無人零售短期內只能是概念,人依然扮演關鍵角色,包括店面整理、庫存管理、咨詢服務、收銀核算等等。
在零售行業,人一直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比如星巴克,從店面服務到咖啡出品到會員獲取再到周邊銷售,一切都靠收銀員,正是因為此,星巴克一直提倡員工第一的“伙伴”文化,其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明確:“在星巴克金字塔的頂部不是股東,而是我們的員工,中間是我們的顧客,底部才是我們的股東?!?/p>
然而到了今天,只遵循“員工第一”的規則,已經很難應對產業的沖擊。今年,星巴克亞太區利潤下滑,成為其近二十年來首次下滑,以至于多年來堅持不做外賣的它,也不得不與阿里聯手做起咖啡新零售。
人力和物業是線下零售業最大的兩塊運營成本,然而新零售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通過對人貨場的重構,形成比電商更高的效率,如果人力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顯然無法實現高效率。靈活用工正在零售行業悄然興起,成為跟新零售潮流一起上演的新趨勢
產業互聯網引爆靈活用工
靈活用工,用傳統的話說就是“打零工”,用流行的話說是“共享用工”,區別于固定全職員工,靈活用工模式下企業與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職勞動關系,企業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靈活按需雇傭人才。對于企業來說,這種用人模式更為靈活,不需要付出額外費用,不需要復雜的入離職流程,不會有人才的浪費,節省了成本,人才價值也可以得到充分發揮。
沃爾瑪這樣的連鎖巨頭也在嘗試靈活用工,2016年1月,沃爾瑪宣布閉店269家,涉及員工上萬人。此后沃爾瑪在三四線城市布局,以35%的兼職員工配合65%的全職員工進行運作,避開一二線城市純電商帶來的大沖擊外,做“輕”運作轉型嘗試。
產業互聯網驅動下,企業在變革用人模式,擁抱靈活用工潮,克服人力成本的水漲船高和快速擴張中的用人痛點。與此同時,企業信息化趨勢下,出現了釘釘等全新的企業溝通工具,讓企業對員工的管理考核、員工與員工的協作,變得更加容易,兼職員工也可以發揮出同樣效能。正是因為此,越來越多的服務、餐飲、新零售、互聯網企業,用“零工”替代全職,節省企業運營及人力成本。
產業互聯網涉及到太多產業的深度融合,一定不會只是少數巨頭的菜,不同產業,以及巨頭與不同產業間,都會出現大量新機會,有望誕生大量獨角獸乃至現象級公司,現在看來,就連招聘人力這個垂直場景的靈活用工模式,都是一個千億級市場,有望誕生獨角獸,相信在產業互聯網大潮中,更多獨角獸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