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湯公豐碑,向經典致敬。
由民族學院話劇團主辦的大型音樂劇《牡丹亭·游園驚夢》在學術報告廳精彩上演,以話劇的形式全新演繹了這部400年前的民族經典。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一個關于“夢”的故事娓娓道來。
訓女篇情節緊湊,跌宕起伏,牽動著觀眾心弦;春香鬧學不失活潑個性,插嘴、添亂、早退、引逗、頂嘴、反抗、暗罵,整整一堂課,一刻也沒閑著……“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
驚夢篇唱詞雅麗,膿艷而不失蘊籍,情真意切,隨景搖蕩,細致地刻畫了杜麗娘在美好的自然春光啟迪下的情緒流轉,初出繡房而嬌羞到對青春流失的無奈和不甘,展現得十分委婉動人。
冥判篇則是現實社會的暗喻,揭示了明朝當時制度的腐朽和黑暗,男女主角至情至性撼地動天,杜麗娘最終起死回生,重返人間,有情人終于可以恩愛百年。臺上演員傾其所能把劇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感情飽滿,配合默契的交流,博得觀眾陣陣的掌聲。
《牡丹亭》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熱情地歌頌了女主人公為“情”而死,死而復生的感人至情;透過夢境領悟到作家湯顯祖深邃的哲學思想,他不僅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愛情自由、要求個性解放的斗爭精神,還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冷酷和虛偽。
“看完這場演出,我更加能體會到杜麗娘和柳夢梅愛得有多深沉,在當時社會,他們的義無反顧深深打動了我?!薄拔易钕矚g的是驚夢篇,演員們把各自的角色刻畫得栩栩如生,讓我有一種如臨其境的錯覺?!笨赐暄莩龅耐瑢W紛紛表示,這次的音樂劇不僅帶給了他們很多感動,還讓他們領悟到了《牡丹亭》背后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生活的追求。該劇情節曲折,人物生動,四百多年來盛演不衰,揚名海內外。2012年,原文學院話劇團為弘揚傳統文化,大膽嘗試,演繹了 《牡丹亭》,反響熱烈。2015年6月,為了進一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民族學院師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嘗試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形式演繹這一經典著作,將傳統戲劇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展示出湯顯祖戲劇文化的別樣風采。
省社科聯副主席陳先春、省社科聯社團處處長王三棟,市社科聯、遂昌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和我校黨委書記周湘浙,校黨委副書記邵國平,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長余德華等觀看了演出。
(學通社 吳苑榕/文陳潔 金碧鑫 蔣佳樂/攝 民族學院學通分社 張奕 潘奕如 冷奕璇 梁陳倩)
圖文內容整理自麗水學院網
熱門好聽的音樂等著你,發送 音樂榜
點贊支持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