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經開區園區一角。訊員蔣春喜 攝
來源:桂林生活網--桂林日報 記者徐瑩波 實習生李麗菁
2017年已進入尾聲,回首這一年桂林經濟發展領域的重大事件,“重振桂林工業雄風”戰略的全面實施尤其引人矚目,振奮人心。
工業,對于國際旅游名城的桂林來說并不陌生。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桂林的工業一度在廣西甚至全國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桂林自主生產的機床、輪胎、復印機、電視機、收錄機、電子產品、醫藥產品等暢銷全國全區市場,桂林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工業,民生支出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工業,市民就業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工業??梢哉f,工業撐起了桂林經濟的半壁江山。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主客觀的原因,桂林的工業遠遠落后于其他產業的發展。然而,在當今的經濟發展大勢中,工業的發展對于一個地方來說又是如此重要,不能謀工業者很難謀全局,很難謀發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重振桂林工業雄風的發展戰略,特別是在2017年,這一戰略結出了累累碩果。
這一年,市委、市政府吹響了重振桂林工業雄風新的集結號,全市上下緊緊圍繞這一戰略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引領,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了工業經濟在轉型升級中持續平穩發展、做強做大。
據統計,1至10月,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59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458.3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3.79億元;全市規模工業出口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101.7億元,增長18.71%;工業用電總量為46.9億度,其中制造業用電總量為36.3億度,增長4.43%,呈現10個月持續增長態勢;公路、鐵路貨運量持續雙增長,累計公路貨運量7301萬噸,同比增長8.18%;累計鐵路貨運量290萬噸,同比增長11.1%;累計為企業降低生產運營成本約9.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