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今晚,由印青作曲、鄒靜之編劇、呂嘉執棒、田沁鑫、楊笑陽執導的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長征》拉開首演大幕。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閻維文、王宏偉、男中音歌唱家王海濤、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喆、青年女高音龔爽等共塑偉大征途上的英雄群像。
◆ ?◆ ?◆
英雄氣質與浪漫色彩相交織的動人音樂
史詩性與時代感相融合的舞臺呈現
帶領觀眾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為理想與信念
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的正能量精神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長征》策劃始于2012年。四年多來,參與創演的臺前幕后的藝術家和制作團隊在長征精神的感召下,以長征精神排演《長征》。主創團隊的藝術家,在以藝術的形式致敬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也在竭力思考與探索如何以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重現紅軍歷經千山萬水、千辛萬苦的偉大行軍過程,歷經無數個日夜的砥礪研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藝術難關。與此同時,歌劇演員們也在用心揣摩著每一個音符、每一句唱詞,以求在舞臺上塑造出紅軍戰士的風骨。
歌劇《長征》分別展現了紅軍告別瑞金、慘烈的湘江戰役、迎來新的歷史轉折點的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會寧勝利會師等場景,以史詩氣魄繪就出紅軍長征的壯闊畫卷,并通過劇中人物彭政委、曾團長、平伢子、洪大夫等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感人事件,高揚理想與信念,弘揚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團結互助的長征精神。
▲作曲印青
在當晚的演出中,作曲家印青為該劇譜寫的既有磅礴史詩氣質、又飽含英雄浪漫主義的音樂。
在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呂嘉的執棒下動人演繹。與此同時,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也在大氣雄渾與抒情浪漫間,與演員們相得益彰地呈現著音樂中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曲家為全劇譜寫的合唱同樣氣勢恢宏。在《神圣的自由誰敢來侵犯》《我們終將得勝利》《奔襲之歌》等合唱段落中,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以豐富的情感層次與富有藝術表現力的聲音,展現出紅軍戰士革命必勝的信念以及大無畏的豪情與英勇斗志。
▲導演田沁鑫
導演田沁鑫、楊笑陽以兼具史詩感與時代感的舞臺呈現,表現出紅軍戰士在艱苦環境中,憑借著信仰的力量,由絕境步入輝煌的過程,突顯了紅軍長征“行走的力量”。
▲導演楊笑陽(右)
首演現場
歌劇《長征》分別展現了紅軍告別瑞金、慘烈的湘江戰役、迎來新的歷史轉折點的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會寧勝利會師等場景,以史詩氣魄繪就出紅軍長征的壯闊畫卷,并通過劇中人物彭政委、曾團長、平伢子、洪大夫等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感人事件,高揚理想與信念,弘揚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團結互助的長征精神。
在上半場瑞金、湘江、遵義、瀘定橋等場次中,有著建筑感的舞美與豐富的多媒體視覺效果,將不同地區的地理風貌與人文風情,運用中國藝術特有的寫意精神在舞臺上得以呈現。
1934 年10 月,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準備撤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都城瑞金。一時,離別的情緒彌散。
中央紅軍某團曾團長和彭政委接到轉移的命令時,不忍把傷病員留給三十萬壓境的敵人,負傷的一連長和眾傷兵執意要與戰友們共赴戰場。
此時,來說服傷員的彭政委的愛人洪大夫說出了自己受命將留下來照顧傷員,這一消息使夫妻二人面臨生死離別。
▲閻維文(左)、王喆(右)
其中,彭政委與洪大夫離別時的《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閻維文與王喆將夫妻間的愛情、親情與革命者的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夜幕降臨,軍號吹響,在后方戰友和百姓的依依不舍中,紅軍戰士們懷著“紅軍終將得勝利,我們一定會回來”的革命決心離開瑞金……
離開瑞金的湘江戰役中,紅軍在十倍于我的敵人“圍剿”中血染湘江。
但英勇的紅軍最終將敵人擊退。
▲王宏偉
湘江戰役間隙,彭政委一曲《寒夜中》,閻維文在觸動人心的歌聲里,飽含著一位指揮官對于英勇戰士們的深深贊美。
深夜,看著奮勇殺敵后幸存的戰士們,彭政委道出了自己對理想的展望,并引導著戰士們說出了參加紅軍樸素的信念和目的,受到鼓舞的戰士們在革命最危難的時刻堅定了決心。
夜入遵義城的紅軍,為不擾民,睡在了石板街上,這使當地的商戶、百姓極為感動。
▲黃訓國(中)
接下來的日子紅軍與當地百姓公平交易,遵義城一時繁華熱鬧。
▲龔爽(左)、張龍(右)
休整的時候,曾團長帶隊與中央紅軍宣傳隊的女戰士們開展了寫標語競賽,紅軍在短短的時間里向當地百姓展示了革命隊伍的風貌。
此時,貫穿始終的《三月桃花心中開》由宣傳隊女戰士萬霞的口中唱出,不僅旋律優美動聽、朗朗上口,更是唱出了根據地人民與紅軍戰士的魚水深情。
深夜,、周恩來、,全體紅軍歡呼迎來了歷史轉折點。
中央紅軍在安順被天上地下的敵軍夾擊之時,一團戰士領命在風雨泥濘中日夜兼程兩百四十里山路,并一鼓作氣最終奪得瀘定橋。山西省呂梁市民間藝術團的舞蹈演員,將紅軍的奔襲、飛奪瀘定橋的艱險,在舞臺上表現得驚心動魄。
戰斗中彭政委負傷。
百年前阻擋石達開三萬鐵騎的江河如今沒能擋住中央紅軍,今天的紅軍為理想而戰,英勇不屈。
在下半場,險峻寒冷的雪山、沼澤林立、瘴氣難行的草地,也通過在舞臺上營造自然環境的艱險,來突顯紅軍戰士不畏懼任何險阻的堅韌?!凹t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全劇結尾,伴著“紅軍萬歲!長征萬歲!”雄壯的大合唱,為革命理想奉獻出青春與生命的紅軍戰士們屹立于舞臺,帶著無上的崇高感,將全劇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為了進入更加廣闊的川西草原,沒有冬衣的紅軍戰士在藏胞向導的幫助下,出人意外地翻越了雪山,進入若爾蓋草地。
爬雪山時,萬霞飾演者龔爽時而激昂,時而空靈的《雪啊雪》,贊頌著戰士們堅定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純潔的情懷。
彭政委因傷口化膿發起了高燒,經過了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的勝利喜悅后,彭政委為了和大部隊一起過草地,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讓戰友們將肩上的子彈剜出。
▲王海濤
過草地前,曾團長飾演者王海濤以《最痛,莫如痛徹骨》詠唱戰友深情。
沒有干糧補給的紅軍,在過草地時只能靠野菜維持生命,危急時曾團長殺了戰士李小牛心愛的戰馬來為戰士充饑,彭政委號召大家把皮包皮鞋拿出來做隊伍的食物。
戰士平伢子為了不讓大家吃到毒草,試吃野菜時中毒,掉隊后奄奄一息的平伢子不幸陷入沼澤,表達了犧牲前對紅軍隊伍的留戀。
平伢子犧牲前那一段長達十余分鐘的《我舍不得離開紅軍》,王宏偉以豐富遞進的情感,唱出了一名紅軍戰士的成長與對光明未來的無限向往,一句“請代我向新中國致敬”更是動人心魄、催人淚下。
就是憑著理想和信念,紅軍在極為殘酷的境地中走出草地。
歷經艱難險阻,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陜北紅軍終于在陜甘邊界的會寧勝利會師,紅軍即將在陜北建立革命根據地。
在長征勝利結束大會師的熱烈氛圍中,彭政委拿到了愛人洪大夫上刑場前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講出了為了理想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
洪大夫的《告別的時刻就要來臨》,王喆以溫情而高亢的演繹,展現出革命戰士不畏犧牲的崇高境界。
全劇在“我們有熱血,我們有夢想,在黑暗中追尋光明的力量;我們的意志比鋼鐵還強,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人類的光芒!紅軍萬歲!長征萬歲!”的大合唱中結束。
收獲觀眾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