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于園林景觀設計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夏商時期了,那時的園林景觀設計只不過是初具雛形,只是秉承著陰陽風水,天圓地方的概念而設計。時至今日,園林景觀已大不如從前,它的手法曲折,技藝豐富多彩,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園林景觀設計的慣用手法。
1.抑景與揚景
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入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游人通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間、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通過透景引導,終于豁然開朗,到達開闊景園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臺地在入口區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逐漸放開,到達開敞空間,如北京頤和園人口區。
2.實景與虛景
園林景觀或建筑景觀往往通過空間圍合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并通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如,無門窗的建筑和圍墻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云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云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3.夾景與框景
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峙為夾景,四方圍框為框景。常利用山石峽谷、林木樹干、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范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在大環境中摘取局部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4.前景與背景
任何園林景觀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種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圍利用建筑墻面、山石、林叢或者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采用天空與白色建筑墻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為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為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于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