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經歷誘惑、面臨重壓,卻始終使見諸報端的新聞符合事實——話劇《范長江》21日晚在成都首演,講述了這位新中國新聞事業開拓者“用真實書寫人生”的風雨歷程。
劇中,范長江作為一名記者和愛國青年,為民族之自由獨立而呼號奔走;,和藏族土司大碗喝過酒,也和陜北的車把式們一起唱過酸曲兒……
話劇《范長江》編劇、中央戲劇學院教授黃維若介紹,全劇以范長江堅持真理的理想信念為主線,反映了范長江投身救國救亡運動、參加南昌起義、孤身一人采訪西安事變、加入中國共產黨、奔赴抗日前線等重要活動,藝術地呈現了范長江一生中重要時期的主要活動。
“該劇藝術性、全景式展現范長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愛國為民、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和愛憎分明、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秉S維若說。
范長江是新中國新聞事業創始人之一,他在20世紀30年代發表的《中國的西北角》等新聞作品,曾震撼全國。中國記協于1990年設立了以范長江名字命名的“范長江新聞獎”,作為對中青年優秀記者的最高榮譽獎勵。
一張桌子、兩張椅子、一條板凳、兩塊大屏幕,一架攝像機……這是話劇《范長江》的全部舞美和道具。
看完才發現:這居然是一部類似《盜夢空間》的一樣的話劇。
先來科普一下。范長江,四川內江人,新中國新聞事業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新聞巨子”。他的光輝事跡有:第一個從國統區進入陜北邊區采訪的記者,揭露西安事變真相的第一人。,周恩來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大名鼎鼎的埃德加· 斯諾也是看了他的報道以后,才決定前往延安的。
范長江很牛。話劇《范長江》也很牛。小編不提前透露,估計很多人都不一定看得懂?,F在,跟著小編,一起來解析話劇《范長江》的層層“夢境”吧。?
“夢境”第一層:范長江寫《我的自述》
?
“夢境”第一層:在河南確山干校關押范長江的房間里,兩名審訊員對范長江進行審訊。
為了明確自己的歷史問題,范長江動筆寫下《我的自述》,通過回憶帶領觀眾一起回到了1927年。
??
“夢境”第二層:青年范長江的經歷
??
舞臺另一邊,范長江參加南昌起義、赴西北采訪、“西安事變”發生后獨闖西安、采訪周恩來、,如同一部黑白“紀錄片”。
“夢境”第三層:老年范長江的心理空間
?
??
?
這個空間里,老年范長江不時和青年范長江對話,追問自己的內心和最初的信仰。
“夢境”第四層:話劇《范長江》的拍攝空間
一臺攝像機,自始至終記錄老年范長江的審訊。你可以理解為整個話劇演出,其實只是一場拍攝現場。
暈了沒有?川觀妹也是在采訪了編劇之后,才弄清楚的。
來自中央戲劇學院的博導、編劇黃維若告訴川觀妹:一切都可以是戲。兩度、三度甚至五度空間都可以?!?/span>
除了《盜夢空間》一樣的多層敘事空間,川觀妹還發現幾個有趣的看點。
看點一:用聲音演繹領袖人物
范長江所經歷的重大歷史現場,、周恩來、。
特型演員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請得到的?!斗堕L江》避重就輕,在舞臺上,、周恩來、、,演員們則通過誦讀配音的形式,通過聲音塑造形象。
看點二:中國方言大作戰
一部《范長江》,簡直是方言大作戰。四川話、浙江話、湖南話、江西話、陜西話、寧夏話,甚至還有日語。一個演員飾演兩三個角色是,比如演小日本的這位李龍,就得學陜北話,寧夏話、日語,還要唱秦腔。演員的功夫,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看點三:聽一場微型“音樂會”
作為一名記者,范長江走南闖北,走遍了四川、寧夏、甘肅等地,接觸過軍閥、土司、腳夫、趕馬班等不同的人物,舞臺上也如同濃縮了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時而是上世紀的老歌《潯陽琵琶》,時而是秦腔,時而是陜北民歌,時而是蒙古長調,時而是日本古樂,如同上演了一場微型音樂會。
“我是個‘戲油子’,這個戲我先后看了兩次,看到后面,還是一直在掉淚。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的感覺了?!鄙钜?1點,看完一場戲后,“巴蜀鬼才”魏明倫連連嗟嘆。
戲演完后,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魏明倫、原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廖全京、畫家邱笑秋和劇組一起談了近兩個小時。一直到晚上12點才散場。各位專家把《范長江》夸了又夸。
專家評論:
這是一個史劇,又是一個悲劇,而且悲劇力量很深刻,是催人思考的。不是通過教條的東西,而是用藝術手段,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一個好戲的標準是:引人入勝、動人心弦、發人深省,而引發人們對生活和歷史的思考,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有了這三點,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戲。引人入勝和動人心弦上,《范長江》還有待加強,但是發人深省上,這個戲做到了。它能夠讓深者深思,淺者淺想,耐人尋味。
——魏明倫
《范長江》切入點很巧妙,,通過范長江寫《我的自述》,把整個戲表現出來。容量之大、主題之深刻,在我看過的歷史話劇中都是少見的。
全劇把歷史的復雜性和人物的復雜性都表現出來了,所以悲劇感特別濃郁。通過《范長江》,我看到范長江作為一個真實的、大寫的人的形象。可以說,這是一部有思想的藝術作品,也是有藝術的思想。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
我被感動了。范長江是一名記者,他是在尋找真相的過程中,發現了真理并誠心誠意地追尋真理,很少見到從這個角度來表現生活和歷史的作品。
。,。,這個戲非常及時,也很有必要。
——評論家廖全京
舞臺上很多借用傳統戲曲舞臺調度的地方,比如一桌二椅,比如范長江訪問軍閥馬步芳時,他們的座位布局和身后的兩個女人。我覺得作為中國的話劇,就應該多吸收中國戲曲的精髓。
我還注意到,在劇中不僅重要人物說方言,連普通角色也都是講方言。我們的方言也是非遺,這個很新,也很好。
——畫家邱笑秋
(本文綜合:新華網、川報觀察)
贊是一種鼓勵 |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下面點贊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