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記
請輸入標題 ? ? bcdef
博白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始終堅持就地城鎮化與異地城鎮化并重, 實現人口、土地、資金要素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城鎮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全縣新型城鎮化發展。
請輸入標題 ? ? abcdefg
Q
A
小編
廣西城鎮建設編輯
羅宗光
玉林市博白縣縣委書記
羅宗光書記,您好!歡迎帶我們走進世界客家第一大縣博白。博白自古是南交重鎮,素有“八桂門戶”之稱,也是玉林市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橋頭堡和主通道。
區位優勢即發展基礎和動力,請您從宏觀方面談談博白的發展思路及定位。
博白縣位于廣西東南部,左鄰粵港澳,右鄰廣西北海、欽州等沿海城市,納入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小城市建設的范疇,是玉林市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橋頭堡和主通道。2016年,新一屆博白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到任后,通過廣泛深入調研、凝聚各方共識,著眼博白發展的區位優勢,提出了博白“十三五”期間要大力打造“兩城四區五園”的發展思路?!皟沙恰本褪歉鶕灾螀^黨委、政府對博白發展的定位要求,大力打造桂東南次中心城市、龍港新城,全面加快建設成為廣西新型沿海城市;“四區”就是根據博白的特色工作情況,大力打造魅力客家旅游區、特色教育示范區、“互聯網+”產業集聚區、生態治理示范區;“五園”就是根據博白產業發展和園區功能定位,大力打造城東工業園、龍潭產業園、亞山林產產業園、旺茂新型建材產業園、粵桂(博白)產業合作示范園區。
城市發展,規劃先行。博白如何進行統籌城鄉規劃、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又如何將特色元素注入縣城的規劃與建設中?
城市規劃是城市發展的藍圖。博白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把博白打造成為桂東南次中心城市的定位,堅決走區城同建、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堅持統籌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功能布局規劃、交通體系建設規劃和生態環保建設等規劃,推進多規合一、多規融合,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積極融入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和北部灣同城化發展,全面落實《縣城總體規(2008—2025)》和《博白縣新型城鎮化規劃》,扎實推進城區—三灘—亞山、城區—綠珠同城化,大力發展文地—英橋組團、旺茂—東平—鳳山—沙河組團、龍潭—大壩—雙旺—松旺組團,推動產業升級與城鎮轉型協同、產業集群與城鎮集群融合,到2020年全縣城鎮化率達46%。
博白客家文化源遠流長,我們堅持將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規劃和建設中,使城市建設凸顯濃郁客家風情。大力打造博白特色文化符號,在重點路段、公園建設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并精心打造王力故居、宴石山風景區、綠珠廟等特色旅游路線。規劃建設博白縣客家書香小鎮,從建筑風格、功能區劃等多方面突出客家民俗、客家建筑、客家美食等元素,對全區域空間形態、通風廊道、公共空間、建筑高度和景觀風貌等進行全面控制和引導。
博白是廣西人口第一大縣,人口數量在全國縣城中也位居前列。有效吸納富余勞動力,應該是博白城鎮化發展中面臨的重大課題,在就地城鎮化和異地城鎮化同步推進方面有何經驗和做法?
博白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始終堅持就地城鎮化與異地城鎮化并重,實現人口、土地、資金要素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城鎮之間自由流動,推動全縣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力支持龍潭產業園開發建設,吸引周邊鄉鎮群眾到園區進廠就業,打造千億元園區。積極落實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在城東新區建設占地500畝的博白縣農民工創業園,可引進30家中小企業進駐創業,提供就業崗位2萬人;同時成立海上王創業孵化基地、力勝創業孵化基地,為初次創業者提供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創業設施、創業場地等創業幫助,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進駐。貫徹自治區“百鎮扶持壯大工程”,大力推進旺茂、東平、松旺、龍潭以及文地、英橋、水鳴、沙河、江寧等中心鎮、重點鎮的建設,著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鄉鎮商貿市場、生態旅游等項目建設,帶動農民就地城鎮化發展。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戶籍準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在城東新區、文地鎮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引導貧困群眾易地搬遷發展。到2016年末,城區面積達3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35萬,全縣城鎮化率達37.72%。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鎮化”,讓發展成果惠及百姓,促進民生福祉,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關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服務水平、提升縣城承載力,博白有何具體舉措?
博白的新型城鎮化始終堅持突出“以人為本、生態優先、集約節約、彰顯特色”的理念,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縣城承載力。一是改善交通出行條件。做好與省市等級路網相聯通的規劃建設,配合做好玉林至湛江高速公路、松旺至鐵山港高速公路、北流清灣至南寧蘇圩高速公路、石和至博白一級公路、陸川清湖至浦北石 埇 二級公路、博白火車站經三灘至黃凌二級公路的建設,立項建設綠珠西路至旺茂工業園區二級公路、火車站至亞山熱水塘二級公路等6個重點交通項目,構建出省出海交通網絡。二是完善縣城區基礎設施。重點抓好城區“五縱五橫”路網建設,建成城東大道、江濱大道、火車站站前路、東風路、烏豆江北路、運美客運站等一批項目建設,拉開城區框架,構建城市快速環道。統籌推進錦繡東路地下人防空間利用工程、火車站廣場、“一宮五中心”、醫院、市場、公園、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等市政配套項目建設,提高城區公共服務水平。三是穩步發展房地產業。積極引進碧桂園等房地產企業落地建設,加快三和幸福里、、泓和旺角等高檔住宅小區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升縣城區承載力。同時圍繞“城區提質、鄉鎮提檔”,加強市容環境整治,開展“兩違”整治,改善城鄉面貌;抓好撤縣改市工作,提升城市發展形象。
城鎮發展的活力來自產業。從綜合競爭力看,博白在廣西縣域經濟中處于上游水平。運用好資源稟賦,蓄勢聚力發展優勢產業,促進產城融合,乃城鎮化可持續發展之道,博白在這方面將有何作為?
產業是城鎮化的動力來源,是新型城鎮化的助推器。沒有產業不可能有城鎮化建設,有了產業才有就業,“樂業”才能“安居”。對此,我們深入實施產城戰略,大力推進產業聚集發展、轉型發展,打造博白產業升級版。一是推進產業向園區集聚發展。以“一區五園”為平臺,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圍繞現有產業和企業上配套產業,以商招商、以資引資,積極引進一批大項目、大集團落戶園區發展。二是大力培育經濟增長點。經過多年的發展,博白已經形成有色金屬、新型建材、林產加工、健康食品、編織工藝等五大產業集群。我們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拉長企業產業鏈,大力培育電子制造、機械制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大力推動企業上規、上限、上億、上市,培育和發展一批企業總部經濟。三是放權鄉鎮搞小城鎮開發。鼓勵各鎮以綜合農貿市場為重點,謀劃和推進28個小城鎮開發項目建設,進一步帶動當地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位,引導農民離開農村,融入城鎮產業發展。四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城區錦繡商業廣場、南城百貨、寶中寶等購物廣場建設,支持華商街、桂果果等本地電商平臺發展,加快推進金地?萬象商貿城、桂東南宏覽農產品交易城、桂東南汽車城、林產品綜合市場等建設,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進一步擴大城鄉居民的消費、就業需求。
在全國各地探索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特色小鎮的建設方興未艾,或將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主戰場”。博白在打造特色小鎮以推動城鎮化過程中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特色小鎮建設,自治區正在啟動特色小鎮試點工作??h委、縣政府考慮到博白是人口大縣,歷來重文重教,但是近年來全縣每年初中畢業生2.5萬名,進入高中階段就讀的僅8000多人,有1.7萬名初中畢業生提前流向會。我們就在縣城東北面重點規劃建設占地5.48平方公里的以客家文化教育產業為主的客家書香小鎮,建設年度為2016年至2026年,主要建設書香教育園區、產業及產業孵化區、客家文化及民俗展示區、金融商貿區、宜居社區、AAAA級旅游區,突出客家元素和書香文化。整個小鎮估算總投資100億元,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分三期建設:一期突出“人口紅利+教育傳承”,投資25億元建設書香教育集中區;二期突出“客家文化+特色產業”,投資50億元建設客家文化商業街區;三期突出“人才資源+產業發展”,投資25億元建設產業發展集聚區。其中書香教育園區,建造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高中、中等職校和高等職業學院等具有客家風格的完整教育集群,可容納學生3萬名左右,估算總投資30億元,城區校舍面積擴大為原來的3.5倍,將成為廣西最大基礎教育基地和實訓基地。
目前,小鎮的5個學校已全面建設,引進廣西桂牛等一批企業入園發展,廉租房住宅區竣工使用,小鎮路網設施啟動建設,推動博白城鎮化發展。
提到博白,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聯想到許多文化標簽——馬援、綠珠、王力、朱光、朱錫昂……這些都是流淌在客家人血脈深處的文化傳承,也是專屬博白強大的精神皈依。挖掘、聚集、整合、利用好特色文化資源,應當是今日博白留住城市文脈、打造城市品格的有效路徑,您認為博白在文化興城方面有何可為?
文化是一個城市靈魂的體現,每個城市都要有一些文化標識。博白縣有著1400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人杰地靈,歷代英才輩出,除了您剛才提到的博白文化標簽外,還有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白桂南采茶戲和聞名海內外的雜技藝術,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南流彩玉之鄉,是華南地區唯一的中國雜技之鄉。大力挖掘客家文化,結合博白縣客家書香小鎮規劃和建設,通過聘請專業的文化創意、策劃團隊,對客家文化、客家建筑進行挖掘、提煉,融入城市建設各個環節中,提升博白的文化內涵。大力發揮名人效應。享譽中外的著名語言學大師、近百年來中國最偉大的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就誕生在博白縣。我們將進一步重點建設王力故居、王力中學、王力廣場、王力公園以及王力語言學實踐基地、王力文創基地,進一步打好、打響“王力故鄉——博白”的品牌。
晉代美女梁綠珠是博白縣一個流傳久遠的美麗傳奇,將進一步加大綠珠女宣傳力度,創作全國首部大型客家歌舞劇《綠珠》,啟動拍攝電影《綠珠女》,打造綠珠女品牌。同時抓好客家圍屋和文物保護,建設客家博物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全方位展示博白客家淵源、客家文化、客家風俗、客家民居、客家精神。大力搭建民俗展示平臺。舉辦博白雜技、桂東南采茶戲研討會,特別是建設集雜技和采茶劇培訓、演出于一體的客家文化藝術培訓中心。利用博白茶文化、南流彩石在廣西小有名氣的優勢,建設根雕茶藝一條街、南流彩玉一條街。引導縣內知名企業集中展示和銷售編織工藝產品,打造編織工藝品一條街。挖掘、整理博白乃至周邊縣市風味小吃和土特產,規劃建設風味小吃、土特產一條街。大力弘揚鄉賢文化。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大力弘揚鄉賢文化,成立博商總會、博白縣扶貧基金會,鼓勵博商返回家鄉投資置業,引導各界愛心人士幫扶貧困戶擺脫貧困,形成“愛我博白、建設博白、發展博白”的社會氛圍。
再次感謝您為我們生動再現了南流江畔客家之鄉的魅力。最后,請用三個關鍵詞描繪博白的未來圖景。
博白的發展具有先天的條件和后發的優勢,相信在全縣186萬人民群眾的努力下,博白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必將成為一個美麗宜居的博白、幸福和諧的博白、跨越發展的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