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歌劇、舞劇等開幕前演奏的短曲
你有留意過歌劇開場時的
那段序曲嗎?
序曲,亦稱“開場音樂”,由管弦樂隊演奏,其使命在于綜合地敘述全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面,奏出劇中代表主角的旋律,它仿佛是劇情的縮影。但早期序曲的作用更像是演出要開始的提示廣播。
歌劇要開始了
坐好,你們這群寒暄的名流
和今天的大眾文化不同,
在古代歐洲,聽歌劇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歌劇院是上流人士的重要社交場合。
演出前貴族名流們往往忙著寒暄,像這樣
▲演出前貴族名流們在忙著寒暄
早期的歌劇是沒有序曲的,隨著歌劇藝術日益蓬勃發展,越來越受大眾喜歡,問題也越來越多——早期劇院的演出雜亂無序,遲到、早退、吃零食、大聲喧嘩,甚至于在劇院里會友、談生意等。
一位18世紀歐洲劇院經理人曾在他的書信中寫到這樣一段話:
“人們習慣于大約在日落一小時之后聚集。如果劇院有戲上演,私人的聚會就不再舉行:人們就在劇院里會面。劇院的包廂可以說是社交聚會的房間,的確,男士們從一個包廂到另一個包廂去向女士們獻殷勤,而女士們也在包廂里相互走動……不僅如此,人們還在包廂里玩紙牌、用晚餐……”
這位劇院經理的話,仿佛讓我們聽到了那個時代劇院里的嘈雜。為了能讓忙于社交的人們關注舞臺上正要開唱的歌劇,作曲家們會讓樂隊在歌劇正式開始前,奏響一段充當歌劇開演“信號”的器樂曲——序曲。(原來“序曲”就是這樣誕生的?。?/span>
序曲讓觀眾有種“坐好了,坐好了,演出馬上要開始了!”的感覺。
序曲這種廣播般的作用,直到歌劇改革先驅者格魯克(1714-1787),才開始嘗試讓有了改變。 “我認為序曲應使觀眾仿佛預見到劇情的性質……”,格魯克這一想法,讓序曲的地位在歌劇中得到了提升,也讓作曲家們開始思考如何能讓序曲和歌劇擁有更密切的親緣關系。
在一些作品中,作曲家開始按照歌劇的整體氣氛譜寫序曲,比如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的序曲,輕快明朗的音調可以讓人們一下子就進入到這部喜歌劇的氣氛中。而有一些作品,作曲家提煉了歌劇中的精彩音調,給它在序曲中提前亮相的機會。比如比才的《卡門》序曲,用到了斗牛士在劇中為崇拜他的粉絲們唱起的“斗牛士之歌”的旋律。
作曲家常常把歌劇中最精華的段落提煉出來,使它成為整部歌劇的濃縮,以超強的概括性,帶領觀眾在大幕開啟前短則兩三分鐘,長則十幾分鐘,預知大幕開啟后,百態人物所要展現的喜怒哀樂。
更有甚者,序曲可能比歌劇本身更有名氣。一些歌劇序曲因為太過經典,常常脫離歌劇“單飛”,成為音樂廳舞臺演奏的“單曲”,甚至成為影視劇、廣告、娛樂節目所鐘愛的熱門。
那些名聲大噪的歌劇序曲
▲《費加羅的婚禮》
采用交響樂的手法,言簡意賅地體現了這部喜劇所特有的輕松、歡樂的基調。進展神速的節奏充滿活力,效果極其輝煌。莫扎特在創作這部歌劇時,把貴族老爺和聰明仆人之間形象的對比和激烈的斗爭作為音樂描寫的基礎,這在歌劇的序曲中就有了完整的體現?!顿M加羅的婚禮》序曲是交響世界的典范,也是莫扎特作品的典范,具有相當獨立而完整的特點,因此可以脫離歌劇而獨立演奏,成為音樂會上深受歡迎的傳統曲目之一。
▲男中音歌唱家劉克清講解《費加羅的婚禮》序曲
▲《卡門》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部歌劇像《卡門》那樣,從臺前到幕后都彌漫著濃重的悲劇色彩,舞臺上一邊是觀眾看見斗牛士時的狂熱呼喊,另一邊卻是兩個主人公因愛成恨,最終走向死亡的悲慘結局;舞臺下,作曲家比才因《卡門》不被人們接受,而在一片嘲諷中抑郁而終, 沒有看到他死后《卡門》長盛不衰的絕世傳奇?!犊ㄩT》序曲是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歌劇序曲之一,經常在演奏會上單獨演奏,序曲當中始終都貫穿著戲劇中的激烈 矛盾沖突,整部序曲是建立在具有尖銳矛盾對比的形象之上的,華麗、緊湊、引人入勝,把人物性格中的兩面性,以及歌劇的內容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講解《卡門》序曲
▲《威廉?退爾》
而要數最喧賓奪主的歌劇序曲,非歌劇《威廉?退爾》的序曲莫屬。《東成西就》里這段經典的求愛歌,正是改編自《威廉?退爾》序曲。羅西尼的 這部歌劇是根據德國偉大詩人和劇作家席勒的同名作品而寫的,代表著羅西尼藝術成就的最高峰,這部歌劇的序曲比歌劇本身更為有名,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曲目 之一,其中的第四樂章是一首充滿活力的進行曲,深受人們喜愛,樂章開始時的軍號聲是進軍的號召,隨后的主題是瑞士軍隊的寫照,充滿了熱情和英勇剛毅的精神。
▲求愛歌片段《東成西就》
Tips
看到這里的小伙伴
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明年開業后,
青島大劇院將上演
莫扎特經典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
敬請期待!
感謝關注 / 歡迎分享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劇院精彩直播
(工作日10: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