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一部賺足眼淚的“手絹電影”風靡國內;雖說當年票價僅在0.3—0.5角之間浮動,卻獲得了上億的票房。不用猜,這部電影是《媽媽再愛我一次》。
或許,在那個年代影視文化沒有如此發達;亦或是在未被浮躁浸染的時代,人們更愿意為簡單直接的感情傾訴所打動。
更或是,母親是一個跨越國界、民族、文化、宗教無數界限阻擋的題材。
現代社會,我們面臨著更多復雜的關系需要處理,有了各種紐帶聯系,有時候會忽視身旁那個一直為你付出的“老”女人。
“說了你也不懂”
“哎呀,知道了,別嘮叨我了”
“最近太忙了,先不跟你說了”
……
成了我們和母親日常對話的常態。母親們對于技術快速進步的手足無措,更加深了我們之間不可跨越的代際溝壑。
但其實,你也許至今仍不知道他們對于家庭和你的成長而負擔起的繁雜工作。
在藏地,母親則是整個家庭實質上的核心:哺育孩子、做飯、洗衣、家務、務農……幾乎所有的體力活,都是母親的專屬。在更為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的母親,有了無可替代的沉甸甸的重量。??
今年七月,我們將這份沉甸甸的重量,化為一部音樂劇來演繹。希望能像《媽媽再愛我一次》那樣,重新讓大家認識媽媽。
這部音樂劇名字叫——《騎風馬的旦措》,也是我們這個藝術團的新嘗試。音樂劇采用完全藏式戲劇風格,將青海高原民謠與舞蹈相相融合,講述一個孩子尋找母親,尋找希望與溫暖的動人故事。風馬,是藏地人們求祈時用的一種紙片,每到一個高處或山口時,就要把這紙片拋撒在空中,讓風馬轔轔在山風里飛向藍天。
音樂劇劇情
旦措是一個孤兒,與妹妹楊毛吉相依為命,兄妹兩人都盼望著媽媽回到他們身邊。桑煙中的天神——旺堆尖措告訴旦措,媽媽還活著,到很高很高的地方就可能看到。
旦措能不能找回媽媽,其中遇到怎樣的坎坷,我們邀請你到中間劇場看。
背后的故事
這部音樂劇緣起于幾位從事兒童音樂劇創作的老師,他們看了科巴孩子們2016年夏天在京的演出后,異常振奮,當即決定進山給孩子們進行短期劇目精細培訓。為了將這種訓練保持下來,與藝術團的老師一起商議并創作了這部藏式音樂劇。
演出信息
演出時間:
2017年07月29日19:30;
2017年07月30日10:00/15:00
演出地點:北京-中間劇場
希望和你不見不散。
(這兩天在和主創方對接舞美的準備工作 ,他們遠在科巴藏地,正辛苦排練。與帝都工作團隊的聯系,也僅僅靠著極其不穩定的手機網絡聯絡。因為資金的缺口,舞美無法按照專業的水平和需求去制作,老師和孩子們用心的訓練表演,也一定會不負你所望)
下面視頻的內容,是李老師團隊給孩子們的訓練課堂,不不哥拍攝。希望你能看完,有無數的驚喜,是負能量掃除機。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大麥購票鏈接,或者在后臺留言,在線訂票。
(后臺留言留下手機號及購票場次,我們會主動聯絡你)